香港民研首次發佈全新的社會政策滿意程度調查及限聚指數 (2021-11-02)

2021年11月2日香港民意研究所發佈會 – 傳媒參考資料

發佈會直播

講者:
鍾劍華 –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
伍銳明 –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社會科學、人文及設計學 部高級講師、社會工作者註冊局候選執委
任偉豪 – 香港教育中心商會副主席
戴捷輝 – 香港民意研究所經理 (數據科學)

詳細結果

 

特別宣佈

香港民意研究計劃(香港民研)前身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港大民研)。公報內的「民研計劃」指的可以是香港民研或其前身港大民研。

為配合香港社會環境的最新發展,民研計劃由2021年10月開始新增兩項全新的定期調查,分別為(一)社會政策滿意程度及(二)社會幸福指標。社會政策滿意程度將會了解市民對10個範疇社會政策的滿意度,包括房屋、基礎教育、專上教育、醫療衛生、勞工、社會保障、安老、青少年、家庭及兒童福利及殘障人士康復服務。調查會每三個月進行一次,並已於10月進行首次調查。而社會幸福指標會以10個範疇作統計,具體項目容後再公佈。調查同樣會每三個月進行一次,並將於11月進行首次調查。基於有新增研究項目,部份現行定期調查項目將會調整頻率,並刪去部份調查項目,包括︰社會指標、香港巿民對各地人民及政府觀感、及企業社會責任。

公報簡要

民研計劃於十月下旬由真實訪問員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了1,000名香港居民。調查顯示,在十項指定社會政策範疇中,市民最滿意的兩項是為殘障人士提供的康復服務和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以0至10分評價,其餘社會政策皆錄得低於5分,由高至低依次為醫療衛生政策、專上教育政策、安老服務、社會保障政策、基礎教育政策、勞工政策和青少年服務。滿意度最差的則是房屋政策,平均只得3.40分。調查的實效回應比率為52.2%。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的評分誤差不超過+/-0.23。

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18-22/10/2021
調查方法 由真實訪問員進行隨機抽樣電話訪問
訪問對象 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
成功樣本數目[1] 1,000 (包括500個固網及500個手機樣本)
實效回應比率 52.2%
抽樣誤差[2] 在95%置信水平下,評分誤差不超過+/-0.23
加權方法 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的統計數字以「反覆多重加權法」作出調整。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統計數字來自《二零二零年年中人口數字》,而教育程度(最高就讀程度)及經濟活動身分統計數字則來自《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2020年版)。

[1] 數字為調查的總樣本數目,個別題目則可能只涉及次樣本。有關數字請參閱下列數表內列出的樣本數目。

[2] 此公報中所有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各自計算出的誤差範圍會包含人口真實數字。由於調查數字涉及抽樣誤差,傳媒引用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最新數據

以下是市民對不同社會政策範疇的最新滿意程度:

調查日期 18-22/10/21
樣本數目 597-604
回應比率 52.2%
最新結果 結果及誤差
為殘障人士提供的康復服務 5.18+/-0.23
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 5.11+/-0.20
醫療衛生政策 4.92+/-0.22
專上教育政策 4.83+/-0.22
安老服務 4.70+/-0.22
社會保障政策 4.69+/-0.21
基礎教育政策 4.64+/-0.22
勞工政策 4.51+/-0.21
青少年服務 4.50+/-0.21
房屋政策 3.40+/-0.21

調查顯示,在十項指定社會政策範疇中,市民最滿意的兩項是為殘障人士提供的康復服務和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以0至10分評價,滿意度評分分別為5.18和5.11分。其餘社會政策皆錄得低於5分,由高至低依次為醫療衛生政策、專上教育政策、安老服務、社會保障政策、基礎教育政策、勞工政策和青少年服務,平均分介乎4.50至4.92分。滿意度最差的則是房屋政策,平均只得3.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