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香港民意研究所發佈會 – 傳媒參考資料
講者:
鍾劍華 –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
李傲然 – 前油尖旺區議員
戴捷輝 – 香港民意研究所經理 (數據科學)
網上評論嘉賓︰
潘麒智 – 獨立評論人
詳細結果
特別宣佈
香港民意研究計劃(香港民研)前身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港大民研)。公報內的「民研計劃」指的可以是香港民研或其前身港大民研。
公報簡要
民研計劃於去年十二月中由真實訪問員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了1,017名香港居民。調查顯示,市民對現時經濟、政治及民生狀況的滿意淨值分別為負24、負27及負28個百分點,三者的滿意淨值相比一個月前均沒有顯著變化。以三選一的方式提問,有44%被訪市民表示目前最關心民生問題,而表示最關心政治和經濟問題的,則各佔26%。各項數字與半年前比較分別不大,但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的比率就創2012年以來新高。以0-10分計算,市民對民生、經濟及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分別是7.40、7.20及6.16分,與半年前比較同樣分別不大,但民生問題關心程度再創2017年以來新低,而政治問題關心程度亦再創2018年12月以來新低。調查的實效回應比率為58.0%。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的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淨值誤差不超過+/-5%,評分誤差不超過+/-0.24。
樣本資料
調查日期 | : | 9-14/12/2021 |
調查方法 | : | 由真實訪問員進行隨機抽樣電話訪問 |
訪問對象 | : | 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 |
成功樣本數目[1] | : | 1,017 (包括505個固網及512個手機樣本) |
實效回應比率 | : | 58.0% |
抽樣誤差[2] | : | 在95%置信水平下,百分比誤差不超過+/-4%,淨值誤差不超過+/-5%,評分誤差不超過+/-0.24 |
加權方法 | : | 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的統計數字以「反覆多重加權法」作出調整。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統計數字來自《二零二零年年中人口數字》,而教育程度(最高就讀程度)及經濟活動身分統計數字則來自《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2020年版)。 |
[1] 數字為調查的總樣本數目,個別題目則可能只涉及次樣本。有關數字請參閱下列數表內列出的樣本數目。
[2] 此公報中所有誤差數字均以95%置信水平計算。95%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各自計算出的誤差範圍會包含人口真實數字。由於調查數字涉及抽樣誤差,傳媒引用百分比數字時,應避免使用小數點,在引用評分數字時,則可以使用一個小數點。
最新數據
以下是市民對社會狀況的最新評價 (數字已於去年12月21日的新聞公報發放):
調查日期 | 19-22/7/21 | 20-26/8/21 | 16-23/9/21 | 18-22/10/21 | 15-18/11/21 | 9-14/12/21 | 最新變化 |
樣本數目 | 1,000 | 1,003 | 1,036 | 1,000 | 1,004 | 1,017 | — |
回應比率 | 48.5% | 52.9% | 44.1% | 52.2% | 53.7% | 58.0% | — |
最新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及 誤差 |
— |
現時經濟狀況滿意率[3] | 20% | 23% | 21% | 25%[4] | 27% | 23+/-3% | -4%[4] |
現時經濟狀況不滿率[3] | 54% | 51% | 53% | 51% | 51% | 47+/-3% | -4% |
滿意率淨值 | -33% | -28% | -32% | -26% | -24% | -24+/-5% | — |
平均量值[3] | 2.4 | 2.5 | 2.4 | 2.5 | 2.6 | 2.6+/-0.1 | — |
現時政治狀況滿意率[3] | 26%[4] | 24% | 28%[4] | 25% | 29% | 27+/-3% | -2% |
現時政治狀況不滿率[3] | 57%[4] | 58% | 54% | 53% | 52% | 53+/-3% | +2% |
滿意率淨值 | -30%[4] | -34% | -25%[4] | -28% | -23% | -27+/-5% | -3% |
平均量值[3] | 2.3[4] | 2.3 | 2.4[4] | 2.4 | 2.4 | 2.4+/-0.1 | — |
現時民生狀況滿意率[3] | 21% | 20% | 23% | 25% | 27% | 24+/-3% | -4% |
現時民生狀況不滿率[3] | 57% | 54% | 52% | 52% | 55% | 52+/-3% | -3% |
滿意率淨值 | -36% | -34% | -29% | -27% | -28% | -28+/-5% | -1% |
平均量值[3] | 2.4 | 2.4 | 2.5 | 2.4 | 2.5 | 2.5+/-0.1 | — |
[3] 數字採自五等量尺。平均量值是把答案按照正面程度,以1分最低5分最高量化成為1、2、3、4、5分,再求取樣本平均數值。
[4]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是否有實際用途或意義,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
市民對現時經濟、政治及民生狀況的最新滿意率分別為23%、27%及24%,而滿意淨值就分別為負24、負27及負28個百分點,三者的平均量值介乎2.4至2.6,即整體上介乎「幾不滿」及「一半半」之間。三者的滿意淨值相比一個月前均沒有顯著變化。
市民對社會問題關心程度的最新調查結果表列如下:
調查日期 | 17-20/12/18 | 13-18/12/19 | 15-18/6/20 | 18-22/12/20 | 21-25/6/21 | 9-14/12/21 | 最新變化 |
樣本數目 | 1,000 | 1,046 | 1,002 | 620 | 592 | 609 | — |
回應比率 | 60.6% | 61.6% | 54.1% | 68.7% | 49.3% | 58.0% | — |
最新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 | 結果及 誤差 |
— |
最關心民生問題比率 | 66% | 41%[6] | 44% | 53%[6] | 44%[6] | 44+/-4% | — |
最關心政治問題比率 | 13% | 40%[6] | 35%[6] | 24%[6] | 28% | 26+/-4% | -2% |
最關心經濟問題比率 | 19% | 16% | 19% | 18% | 23%[6] | 26+/-4% | +3% |
關心民生問題的評分[5] | 7.46 | 7.57 | 7.84[6] | 7.48[6] | 7.43[6] | 7.40+/-0.16 | -0.03 |
關心經濟問題的評分[5] | 6.99 | 6.90 | 7.32[6] | 7.18 | 7.06[6] | 7.20+/-0.18 | +0.14 |
關心政治問題的評分[5] | 6.05 | 7.09[6] | 7.24 | 6.87[6] | 6.33[6] | 6.16+/-0.24 | -0.17 |
[5] 2018年10月至12月,民研計劃為不同量尺描述程度的字眼進行測試,表中數字為綜合結果。詳情請參閱網站。
[6] 該數字與上次調查結果的差異超過在95%置信水平的抽樣誤差,表示有關變化在統計學上表面成立。不過,變化在統計學上成立與否,並不等同有關變化是否有實際用途或意義,而不同調查的加權方法亦可能有所不同。
最新調查顯示,以三選一的方式提問,有44%被訪市民表示目前最關心民生問題,而表示最關心政治和經濟問題的,則各佔26%。各項數字與半年前比較分別不大,但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的比率就創2012年以來新高。以0-10分計算,市民對民生、經濟及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分別是7.40、7.20及6.16分,與半年前比較同樣分別不大,但民生問題關心程度再創2017年以來新低,而政治問題關心程度亦再創2018年12月以來新低。
民意日誌
民研計劃於2007年開始與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合作,由慧科訊業按照民研計劃設計的分析方法,將每日大事記錄傳送至民研計劃,經民研計劃核實後成為「民意日誌」。
由於本新聞公報所涉及的部分調查項目,上次調查日期為21-25/6/2021,而今次調查日期則為9-14/12/2021,因此是次公報中的「民意日誌」項目便以上述日期為依歸,讓讀者作出比較。以涵蓋率不下25%本地報章每日頭條新聞和報社評論計,在上述期間發生的相關大事包括以下事件,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有關事件有否影響各項民調數字:
14/12/21 | 李家超率團到深圳與廣東省官員商討通關安排 |
10/12/21 | 「香港健康碼」系統開放首日有18.7萬人註冊 |
8/12/21 | 政府公佈《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 |
6/12/21 | 夏寶龍指「愛國者治港」是搞「五光十色」 |
29/11/21 | 政府因應Omicron疫情禁止多個國家非港人入境 |
23/11/21 | 政府宣布12月9日起擴大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範圍 |
19/11/21 | 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公布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審查結果 |
12/11/21 |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結束,154人報名競逐90個席位 |
9/11/21 | 中電和港燈明年將分別加價5.8%和7% |
1/11/21 | 五人涉使用假「安心出行」應用程式被捕 |
31/10/21 | 明天起進入政府處所須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 |
26/10/21 | 政府將取消大部分豁免檢疫群組以促成中港通關 |
8/10/21 | 政府公布《香港2030+》策略規劃最終報告 |
7/10/21 | 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 |
6/10/21 | 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
24/9/21 | 中國外交部發表《美國干預香港事務、支持反中亂港勢力事實清單》 |
20/9/21 | 364人當選選舉委員會委員 |
7/9/21 | 政府恢復「回港易」計劃,並將推出「來港易」計劃 |
6/9/21 | 中央政府公布前海發展方案 |
31/8/21 | 政府提出修例,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條件 |
26/8/21 | 立法會通過垃圾徵費條例草案 |
24/8/21 | 政府提出進一步修訂《電影檢查條例》,禁止不利國家安全電影上映 |
23/8/21 | 中央政府官員向港府官員講解「十四五規劃」 |
18/8/21 | 警方以涉嫌宣揚恐怖主義拘捕4名港大學生會成員 |
15/8/21 | 民間人權陣線宣布解散 |
10/8/21 | 教協宣布即將解散 |
2/8/21 | 政府宣布四類人士如不打針須自費定期檢測 |
1/8/21 | 政府派發首期2,000元電子消費券 |
31/7/21 | 教育局全面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 |
30/7/21 | 唐英傑就煽動分裂國家罪及恐怖活動罪被判囚9年 |
16/7/21 | 夏寶龍提出對治港者的五項要求 |
11/7/21 | 香港新增1宗新冠肺炎個案,數萬機場員工須強制檢測 |
4/7/21 | 警方以涉嫌網上煽惑暴力拘捕兩人 |
3/7/21 | 政府稱七一刺警案為「孤狼式恐怖襲擊」 |
2/7/21 | 一名男子於銅鑼灣刺警後自殺身亡 |
25/6/21 | 李家超、鄧炳強及蕭澤頤分別出任政務司司長、保安局局長及警務處處長 |
23/6/21 | 蘋果日報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印刷量達一百萬份 |
數據分析
調查顯示,市民對現時經濟、政治及民生狀況的滿意淨值分別為負24、負27及負28個百分點,三者的滿意淨值相比一個月前均沒有顯著變化。以三選一的方式提問,有44%被訪市民表示目前最關心民生問題,而表示最關心政治和經濟問題的,則各佔26%。各項數字與半年前比較分別不大,但表示最關心經濟問題的比率就創2012年以來新高。以0-10分計算,市民對民生、經濟及政治問題關心程度的評分分別是7.40、7.20及6.16分,與半年前比較同樣分別不大,但民生問題關心程度再創2017年以來新低,而政治問題關心程度亦再創2018年12月以來新低。